学术活动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和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在Optics Express 发表InGaN红光发光二极管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半导体杂志Semiconductor Today专题报道。文章中报道了采用双V坑结构提高InGaN红色发光二极管(LED)的内部量子效率(IQE)的最新研究成果[Optics Express,v32,p36489,2024]。Optics Express为光学领域的TOP期刊,影响因子3.2.国际微电子学院贾传宇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李媛博士为通讯作者。

 

基于AlInGaN材料体系的微小型发光二极管在显示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然而,InGaN基红色LED的内量子效率(IQE)较低,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在文章中设计的红光LED外延结构中,采用双V坑层作为应变消除层,以减小压缩应变,提高有源层的IQE。首先,在活性层下方生长InGaN/GaN超晶格(SLs),形成低密度大V型坑层。随后,采用多周期绿色和红色复合量子阱作为有源层。通过调整绿色多量子阱(MQWs)的生长参数,在有源区引入高密度小V坑层来释放压缩应变。V型凹坑将连续的大面积活动层分割成相互隔离的小块,阻止应变的传递,将长程应变转化为分离的局部应变。在613 nm和612.1 nm处,单V坑层LED A2和双V坑层LED B4的IQE峰值分别为10.5%和21.5%。IQE提高了204.7%。研究结果表明,双V型凹坑结构可以减轻InGaN量子阱的压缩应变更有效,减小了压电极化FELD的影响,提高了IQE。

 

 

第一作者贾传宇,副研究员,获评“东莞市特色人才二类”,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研发,主要从事III-V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MOCVD外延技术研究,具体研究领域涉及高功率LED、蓝光LD、太阳能电池、六英寸及八英寸Si基电子功率器件等。先后发表SCI论文21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论文被氮化物半导体领域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引用,论文引用率大于300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高可靠性高量子效率氮化镓基绿光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东莞市核心技术攻关前沿项目《面向非视距通讯领域的深紫外LED关键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李媛,博士,东莞理工学院微电子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具体设计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生长、缺陷控制及相关器件(包括LED、紫外探测、HEMT等)研究。

该论文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究开发项目(2021YFB3600200 2023YFB3609800);《广东省重点区域研究开发规划》(2020B010169003);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1A151511160、2023A1515030034、2023A151140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4039)项目的支持。

 



撰稿:贾传宇;初审:李媛;复审:魏锋;终审:翁炎泉

分享到:

上一篇:国际微电子学院学子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中获佳绩

下一篇:国际微电子学院本科生黄嘉彬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上刊发铯铅溴钙钛矿薄膜光电探测器研究新成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