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总目标,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面向国家信息产业的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以信号检测与处理系统、仪器仪表研发为导向,培养具备运用数理知识、工程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的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新工科”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领域经过5年左右的锻炼,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与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结合产业新兴信息技术,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考虑经济、环境、社会、安全方面的影响,研究、分析与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项目开发、 工程技术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优化解决方案与进行科学实践。 (理论目标)
培养目标2:利用科学理论研究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熟练使用工程软 硬件工具、仪器,成为具有电子信息行业的产品研发、检测、生产以及工程设 计、项目开发、工程实施与优化等岗位的技术或管理骨干人才,并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目标)
培养目标3:身心健康,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以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为先。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遵守国家法律与相关工程规范,注重电子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思政目标)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能够适应电子信息类工程项目的团队研发工作,善于与团 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能够独立或领导团队实施复杂工程项目的协调与管理。(素质目标)
培养目标5:敢为人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能跟踪国内外电子信息 行业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拓展新的职业发展机会。(发展目标)
二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电路和信息系统专业知识,运用于信号检测与处理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布置中。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中信号检测与处理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中信号检测与处理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要求的系统、单元电路,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中信号检测与处理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立系统模型、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中信号检测与处理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资源、工具等,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电子信息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电子系统项目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工程中信号检测与处理方向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一定的电子系统项目管理能力。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具有自主学习专业前沿知识的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由东莞理工学院、学界专家、业界专家组建了“东莞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委员会共同研究制订制定本培养计划,以培养适合本地区工程实践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课程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班)的核心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EDA技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通信原理、测控系统与电子技术创新创业、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微波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智能化仪器仪表、专业选修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最低课内165学分,课外1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集中实践教学37学分,占毕业要求学分的比例为22%。
五、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1人,博士35人,“双师型”教师22人。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知识结构多样化、高学历化、年轻化的优秀师资队伍。
六、教学条件
本学院有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科研平台,一批企业联合创新平台。
教学实验室及实验仪器设备情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主要分布与8号楼的8B210-8B204,以及与电智学院合用的一些实验室。主要有EDA实验室、DSP实验室、ARM实验室和两个传感器实验室;公共专业基础实验室有电子工艺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工实训实验室、模拟电子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实验室和单片机实验室。专属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台件数为2080,总金额为10324082.76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为15595元,实验设备能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均对学生开放,实践教学设施利用率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拥有依托企业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共有23个,与企业共建“大学生创新基地”3个,基地实习条件良好,资源丰富,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单片机实验室
DSP实验室
传感器实验室
七、专业优势及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
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2011年)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
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
2018年通过IEET国际工程认证,并于2021年通过中期考核
2016年起在一本招生
2020年获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
八、学生成果及就业
近5年,先后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专项赛、广东省大学生“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科技类竞赛中获奖113项。
本专业就业主要在信息、电子、计算机应用行业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制造、应用开发、市场拓展及技术支持等工作。近3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普通班毕业生(2021届-2023届)统计,平均就业率95%,平均薪资7464元/月。其中,2023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为97.8%,全校排名第一。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专业对口度强,平均薪酬为8222元,专业对口率89.56%。国内和境外升学共33人,升学率共计18.13%。为地方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受到业界欢迎。